顯示具有 市場動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市場動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遊戲產業][產業趨勢]2014行動暨遊戲產業市場概況 Update1

繼去年年中的[遊戲開發][演講]ARM模型完結篇@TGADC, June 1st一文中提到的市場趨勢,我打算分成幾篇慢慢寫下去,每一篇就輕鬆一點5張以內簡報結束,大家看得也輕鬆,我自己壓力也小一些。

本次主題將先從台灣地區的行動上網人口與智慧型裝置的市場概況切入,簡報如下: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遊戲產業][心得分享]GDC Taipei Summit 2012 (七) 以社群為本進行設計:Media Molecule如何將Share植入Play. Create Share | Little Big Planet



2012/06/27
以社群為本進行設計:Media Molecule如何將Share植入Play. Create Share
James Spafford, Social Manager, Media Molecule


What is sharing?

很多時候Sharing就是那顆小小的按鈕,將某個內容分享到你的社群平台。
Sharing對於技術面來說就是:upload & download 內容
這種情況下就像是Youtube一開始提供的功能,大家重視頻寬、讀取速度、支援規格等等。

接下來,技術面問題解決之後,大家注重的是內容發掘(Content Discovery)
Enable users to discover contents, without discovery it’s painful
想像一下youtube有不知幾億的內容,可是你卻找不到你想要的影片

另外要考慮一下分享模型的大前提:
Content Ownership!
l   個人資產
l   會想要到處炫耀
l   需要永久保存
現在Content的使用也能鑒定一個人,像是Facebook上面你對甚麼東西按了Like,你分享了哪些圖片等等。進入你的Facebook專頁時,那就是你。你擁有的東西不見得是你創造出來的。

小小大星球的主要架構為:PlayCreateShare

[遊戲產業][心得分享]GDC Taipei Summit 2012 (六) 通過智慧型手機服務為全球市場鋪路:移動訊息應用LINE的策略及可能性| Line


2012/06/26
通過智慧型手機服務為全球市場鋪路:移動訊息應用LINE的策略及可能性
Masuda, Jun, CSMO, NHN Japan




針對Line數據的解讀,下面簡報很清楚,我就不多說。

全球4000萬用戶(最新數據4500萬用戶、日本約2000)
成長率:500萬用戶/
MAU 82% Peak May 2012
50~60%

8 Million Users Smart Phone TW
5 Million Users= 62.5% Penetration
8/28 29, 2011, Kuwait Saudi Arabia Qatar, Bahrain submitted App Store
10/13 2011 Hong Kong, and SEA
Feb 17 2012, Taiwan TVCF


主要他們提出一個概念是:
Free call + Message這個服務並不是他們第一個提出來的商業模式,但是為什麼能夠如此成功呢? 這是大家值得思考的問題。

追究起原是日本前一陣子的大地震,造成輻射外洩、民眾流離失所,無法通信,所以NHN JAPAN那時候想要找到一個身為網路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務。

這個契機也許是偶然,但我覺得他們很快速的花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把這個服務推上線了。我覺得倒不是他們悲天憫人,而是他們看準市場切入時機與自己的強項,避免與NTT DOCOMO等Telecom正面衝突,以行動3G+WIFI網路短信為主打


[遊戲產業][心得分享]GDC Taipei Summit 2012 (五) 利用AAA電腦/遊戲機遊戲開發經驗來獲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遊戲的成功| Rabbx







2012/06/26
利用AAA電腦/遊戲機遊戲開發經驗來獲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遊戲的成功
Aaron Pulkka, CEO, Rabbx

講者本身以前待過許多大公司,參與製作許多產品,如馬達加斯加、捉鬼大隊、Prototype等等產品。他希望可以解說現在行動遊戲當紅的時代,以前遊戲開發的經驗上有甚麼地方現在是通用的。

先定義甚麼是AAA遊戲

l   大量預算
n   大型團隊
n   長時間開發

需要達到AAA遊戲又需要具備甚麼樣的條件呢?

l   很大的Scope
n   很多功能、模式等等
n   很長的總遊玩時間(包含重複可玩性)

l   高度品質與磨亮

l   也許有一些些的創新


[遊戲產業][心得分享]GDC Taipei Summit 2012 (四) 次世代技術和遊戲展望| EPIC Games





2012/06/26
Keynote: Technology and Gaming in the Next Generation|次世代技術和遊戲展望
Tim Sweeney, Co-Founder, CEO and Technical Director, EPIC Games


Epics Games我想我不需要多介紹,就是Unreal Engine這家公司,這次來分享的事他們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技術背景),他們是一家走在時代尖端之前的公司,現在甚至是他們的技術成長逼迫著硬體廠商必須跟上。他舉了一個例子,像是Unreal 3當初的demo需要3CPU與數片最高規格顯示卡的電腦才能夠real-time Rendering,現在這樣的畫面已經能在在一顆CPU+1 GPU的電腦上運作了,光光這個短短3分鐘的展示影片就花了20/4個月的時間完成。如果當年他們想要用這樣的技術開發出Gear of Wars這種Scope的遊戲可能至少50M~60M美金的預算,但現在他們已經把這個技術實現了、科技也成熟了,開發成本相對性大量下降。

他想要表示的事情是,他們開發一款引擎往往需要預測3-5年後的玩家需求、廠商需求、硬體設備的進步等等,這些根據非常多的研究與推測來達到精準的判斷,尤其是針對物理運算本身的極限、甚至人類視神經的研究等等。


[遊戲產業][心得分享]GDC Taipei Summit 2012 (三)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成功建立豐富內容| SEGA





2012/06/26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成功建立豐富內容|Successfully Establishing Rich Content in the Smartphone Market
大野一昭, Project Manager, SEGA




小愛心得:
這場演講主要講解SEGA內部的曖昧情愫,我所謂的曖昧是在一家又大又傳統的公司裡面要搞創新勢必遇到很多的阻力。首當其衝的就是F2PSEGA從來沒有賣過不用錢的遊戲,光是這個Business Model的推展就受到很多的阻礙。再來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Scope卻很大,為了迎合Global Market的需求加入了西方人愛的動作元素、中國人愛的車肥羊、日本人愛的卡牌、高水準的畫面並且還要求要3G/Wifi連線。

講者也說這一直以來也是SEGA的弊病也是他的優勢,喜歡做很多很多東西,像是當初推出某一款次世代主機的時候,還希望這台主機能與PC做連動,因此花了很多功夫,最後卻是失敗的。所以這個產品的成功也讓講者鬆了很大一口氣,證明SEGA也許能夠有機會進入這個新市場,公司內部的態度也有很大的轉變。


[遊戲產業][心得分享]GDC Taipei Summit 2012 (二) 全球遊戲產業五大趨勢| Ngmoco



2012/6/26
Key Note
全球遊戲產業五大趨勢|The 5 Big Trends in the Global Games Industry
Ben Cousins, General Manager/ Ngmoco Sweden


P100057:
講者背景是瑞典人到美國工作,結果這家公司被日本公司買下,所以他認為來講國際趨勢很適合。()

瑞典主要有幾個指標性的新創公司:MineCraftSpotify,當然遊戲公司也有製作BattlefieldDICE

他們公司主要設定的目標是;設計AAA Freemium遊戲給核心玩家

接下來進入主題:

首先定義文中所提到的Mobile:意指OS(Android, iOS, Windows Phone 8)而非Device。講者表示也許這些OS未來可能會被搭載到其他的載體,屆時Mobile也不一定真的只是Mobile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遊戲產業][行銷策略]Content Marketing到底是甚麼?(下)












繼上篇[遊戲產業][行銷策略]Content Marketing到底是甚麼?(上)隨著網路時代再一次演進,進入了Social media時代,Content Marketing這件事情完全進入新的世代,這個時代約莫也已經有了三、五個年頭了。讓我們回顧一下Content Marketing有哪些改變吧!

1. 用戶眼球轉移,原本用戶主要的消息來源是網路/平面/電視媒體,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社交媒體。
2. 用戶Empowered到一種恐怖的境界,任何一點小小PieceContent經過Sharing都可以跨越疆界產生巨大的迴響,而且直接Deliver到人們幾乎每天必經之路:Facebook Wall、噗浪、Twitter。你會說BBS也可以轉信、轉載啊,但Delivery的深度還是差遠了。
3. 各式各樣的工具變得更方便且簡易上手。想想十年前,如果你在東區的咖啡廳偶然看到一個明星在吃下午茶,你需要花多少力氣才能把這樣的獨家『內容』散播出去?
4. 另外,你又要花多少時間呢?Mobile + App +Wireless Internet的時代,這件事情已經幾乎是同步發生的了。



[遊戲產業][行銷策略]Content Marketing到底是甚麼?(上)



我想分享一個概念-Content Marketing,這個概念我想在於網路行銷的初期就已經成立了、或許更早也不一定!不過我猜想也許有人還是不曉得這個idea,所以我還是分享一下這個道理,另外一方面我也想分享Content Marketing這幾年的變形。

所以到底甚麼是Content Marketing?主要的概念我引用Wikipedia的解釋來說明:

Content marketing is an umbrella term encompassing all marketing formats that involve the creation and sharing of content in order to engage current and potential consumer bases. Content marketing subscribes to the notion that delivering high-quality, relevan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prospects and customers drives profitable consumer action.

首先我們必須檢視一下原本內容營銷的概念:
我們提供Contents,而TA接收後就結束了。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遊戲產業][市場動態]台灣還需要遊戲代理公司嗎? 台灣政府能做甚麼?到底干不干台灣政府的事?

2010年,地球又變成扁平的 (圖片引用自此)

今天看到車庫一姊阿涼的針對崑崙萬維代理Epic Games的全球使命一系列文章觸發我很多感想,雖然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已經11:30,我還是忍不住有很多話想跟大家分享。這些意見是我最近讀Nicholas Lovell所著GAMEBrief Unplugged一書、觀察市場與行銷媒體動態的心得,包含了產業結構改變、經濟體系的改變、玩家結構的改變等等諸多想法,原本想要很認真的架構一系列的專題來好好探討,不過興致既然來了,就當作是前言吧!


其實同樣的論調我已經講過很多次,而且是不斷引用大前研一在數年前所寫的[思考的技術]中同一段文字,容許我再次引用:

我很早就注意到了這次變革,所以一直不斷研究及探討新經濟所涵蓋的意義及其來龍去脈。 《看不見的新大陸》、《地域國家論》、《新資本論》等拙作,幾乎都是我根據這種想法所撰寫的。 
這種新經濟就是一塊看不見的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對於經濟、政治、社會、企業的影響,卻是極為重大的。 在新經濟的衝擊下,舊有的價值觀將被全部淘汰,一切都將重新來過。 
這塊看不見的大陸,涵蓋了四個空間: 
●延續舊世界的“實體經濟”空間。
●現金流、信息流可以穿越國境自由流通的“無國界經濟”空間。
●由包含互聯網在內的各種通信技術所產生的“數經濟”空間。更正:此版本為中國翻譯,應該為數位經濟 (Digital Eco, Cyber Eco)
●以自有資金的百倍、千倍的倍數資金流動的“倍數經濟”空間。 
在這塊看不見的大陸上所發生的所有現象,都是由這四個空間所交織的複雜關係產生的。 在這個新世界裡,舊世界的總體經濟原則完全不適用,既有的企業經營手法也已經不管用。

這段話改變我的原本對於虛擬經濟的整體觀感。

延續舊世界的實體經濟空間是最簡單的想像空間了。原本是實體產包,放到一個網路商城,於是就變成了虛擬經濟。原本需要到7-11付現金買點卡,現在透過網路銀行交易,甚至是行動電話付費即可取得同樣的商品。

現金流、資訊流可以穿越國境自由流通的“無國界經濟”空間。 現在台灣的遊戲產業、資訊產業、數位內容產業就是受到這個的衝擊最多。15年前想要看個A片,一定要裝第四台加解碼器,不然就是去光華商場消費。現在只要線上付費,A片線上直播。對應車庫一姊文中提到的PPS等問題,只是我舉得例子比較低級一些。這是你無法可擋、像是App Store線上信用卡一刷下去,錢就到蘋果口袋了。

由包含互聯網在內的各種通信技術所產生的“數經濟”空間與以自有資金的百倍、千倍的倍數資金流動的“倍數經濟”空間。我相信也一直在衝擊我們,尤其是通信技術的改變,消費者的力量越來越強,消費者現在可以透過手機無線上網連到美國、中國、歐洲的server去玩遊戲並且消費。而許多的虛擬金流體系所管控的金流也是自身資本額的好幾倍,現在這一點也不稀奇了。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產業新聞]Google施密特論壇,張開雙臂擁抱Openness!(下)


稍早之前在台上透過手上的三星Galaxy Nexus拍攝一同與談的天下雜誌總編輯吳迎春及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

(攝影/楊又肇)



續前文[產業新聞]Google施密特論壇,張開雙臂擁抱Openness!(上)

Eric Schmidt,以下簡稱『Eric』。
施振榮,以下簡稱『施』。
吳迎春,以下簡稱『吳』。
愛德華內心OS,以下簡稱『愛』

Eric繼續說到關於整體經濟體系的問題,強調大家攜手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強調進一步的強化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的重要性。他說政府應該要能夠體認到基礎建設的重要性,不能只仰賴商業界,更應該把它視為一種創造多贏局面的投資,不管是有線網路(Wire)、無線網路(Wireless)、第四代通訊(WiMAXLTE),政府都應該與民間攜手合作,共創新的經濟基礎。Eric進一步解釋Openness現在是一種Open Access,必須藉由這些基礎的科技建設才能創造更成熟的環境。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Digital Taipei筆記]印尼線上遊戲市場



印尼

1.      國家概況
人口245M 第四大國
地理:1.9M sq KM. 17,000
60%人住在爪哇島
70%玩家住在爪哇島
26,000 30%玩家在加爾各答
87%回教,世界最大的回教國家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遊戲產業][商城分析]第三代網路遊戲商業模式的未來在哪?


這概念已經推出來一陣子,小愛寫這篇文章算是拾人牙慧的,首先大家可以去瑞克梅添涼的這篇(上篇)(下篇)與銀狐的這篇,但我想要用對比法先快速的介紹這三種模式仿效的對象。不過先說明,一代、二代已經足夠成為一個Generation,而第三代就我看來還沒有一個定型,目前Model的基礎相當薄弱。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遊戲產業][產業情報]你想要更快速的了解產業趨勢嗎?來EverNote吧!



為了更即時的提供一些不足以寫成文章的消息或是資訊,小愛決定使用EverNote把每天自己Google Reader裡面的遊戲產業與市場動態剪報分享給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安裝EverNote,不想安裝EverNote也可以點擊這個連結收看喔!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勵志短文]台灣遊戲加油!凜冬將至!

HBO現在的熱門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 

最近小愛非常喜歡這部影集,劇情中恰到好處的奇幻風格與權力鬥爭下的人性刻畫,一看就欲罷不能。裡面的時空背景設定很有趣,每次夏天與冬天的長度都不一,而且長達數年之久,對於這個世界裡面的人來說,漫長冬天是嚴苛的考驗:冰天凍地、食物短缺、夜晚更是長的永無止境。我認同一個在做翻譯的朋友,裡面有一句話翻譯的很好:

"Winter is coming"凜冬將至!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遊戲產業][市場分析]Google+ 與Facebook的最終戰:活躍用戶到底有多活躍?

Google Girl v.s. Firefox Girl,應該再補一個Facebook Girl了XD


在檢視今天小愛統整的一些數據之前,我想要在這邊探討一下現在社群網路興起的原因,尤其是Facebook。


大家都知道Facebook成功,可是Facebook為什麼成功?
答1:他們的策略很成功


Facebook為什麼成功?
答2:他們很聰明


Facebook到底為什麼成功?
答3:他們有很多金主支持


以上的答案我個人都不覺得是正解。Facebook成功的道理在於抓到一個原本是很Niche的市場,甚麼樣的市場?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遊戲產業][市場動態]12月第一週Facebook遊戲成長人數排行榜


最近太忙了,沒時間提供最即時的消息,以上為上週12/8做的Facebook小遊戲排行榜。
接下來愛德華將從中挑幾款出來跟大家分享。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遊戲產業][市場動態]全球前20大遊戲發行商+Facebook遊戲榜-Puzzle Game方塊遊戲正夯!!


全球前20大遊戲發行商

本計算方式建立在連續六年的研究之上,採綜合營收(AUG. 2008~JUL. 2009)、遊戲評價、遊戲發行量(SKU)、問卷調查、合作夥伴的匿名意見等資料,由Game Developer Magazine及Game Developer Research每年推出。

任天堂蟬聯3年冠軍
Activision Blizzard連續四年No.3
Ubisoft跟去年一樣No.4
Take Two 取代SCE成為No.5
Bethesda的母公司Zenimax收購id Software(Doom, Quake開發商),並且自產自銷的異塵餘生3評價獲得滿分,加上玩家風評良好,名列第七。
Viacom's MTV Games首度出現No.14, 歸功於開發商Harmonix's一系列的Rock Band產品
Warner Bros. Interactive 也是首度上榜,名列No.16
Sega,下降五名,退居No.12

其他參考資料:阿比的轉噗




本週Facebook遊戲前10名以及其他。